求職八大陷阱 小心鑒別別中招
小馬是石市人,2017年大學畢業后,偶然聽說地鐵招輔警,便通過朋友介紹到一家人力資源信息咨詢公司,在一次性繳納了32000元中介費后,與該公司簽署了一份輔導就業安置協議,協議中職位為某單位安保。之后,小馬在一家培訓學校接受了培訓,并繳納6000元培訓費,可是后來就業并沒能如愿。小馬告訴記者,當初這家中介承諾“這份工作管吃管住,并且繳納五險”,結果上崗后中介的承諾卻沒有兌現,現實工資是2400元,沒有五險和包吃包住。和小馬有同樣遭遇的還有大學生小吳和小何等60余人,他們都向中介繳納了高昂的費用,結果上崗后卻事與愿違。
小馬和同事們覺得上了當,找到中介和中間人,想把高昂的中介費要回來,于是便來到位于海悅天地寫字樓內的這家人力資源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結果中介公司以及辦公人員早已不知去向。小馬撥打原來對接的經理電話,一直處于無法接通的狀態。
調查:求職中介形形色色 但是大都會夸大其詞
一名昵稱叫作“米嘻米喜便當掌柜”的網友黃女士向記者介紹,她在空中花園做餐飲服務。說起不負責任的中介,她想起了去年大學剛畢業時的遭遇。她偶然在路邊看到一則廣告,內容是專為大學畢業生找到理想的工作。于是便心情激動地撥打了上面的求職電話,按照對方提供的地址見了面。黃女士說,去中介公司時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特別好,問長問短特別關心,在一番了解之后對方說,黃女士是他們那兒的金牌求職者了,有了好的工作崗位會優先安排。工作人員要求交納500元的中介費。黃女士交納了費用后便回家等消息,結果等了半年也沒有回信,每次去中介詢問情況時,對方總是說沒有合適的工作或者讓回去接著等。黃女士說,希望在校的學弟學妹們在畢業求職時不要再上這種求職中介的當,求職要去正規的或是大型職業介紹機構。
在勒泰商圈寫字樓工作的張先生,大學剛畢業時在網絡上的一家求職中介上登記過求職信息,按照要求認真填寫個人信息及求職崗位,等到提交完成時提示需要支付800元的中介費。張先生一開始猶豫過,便通過網絡上的客服電話接通了服務人員,服務人員稱他們是正規中介單位,放心交款吧,承諾百分之百幫助找到滿意的工作(月薪不低于5000元)。就這樣張先生放心地支付了中介費,可是一等兩個月過去了,還是沒有消息。情急之下張先生撥通該客服電話,結果中介工作人員安排張先生到一家商貿公司做銷售,不久這家商貿公司倒閉了。張先生覺得上當受騙了,說好月薪不低于5000元,做銷售的崗位是通過自己的業績提成決定收入,剛從校園出來的學生很難做到。
提醒:中介機構要加強行業自律 對惡意中介要公示
河北省消費者協會投訴與法律事務部副主任、石家莊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廉莙介紹,此類問題在歷年大學生招聘求職潮后較為普遍,各類咨詢和消費糾紛時有發生,特別是涉及中介機構、招聘單位收費不透明,不與求職者簽訂勞動合同及不兌現承諾等問題已經成為廣大求職者反映的難點問題。一些求職者往往事后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甚至有的中介機構缺少相關組織社會培訓的資質,真正目的并不是提供服務,獲取利益最大化才是其本質。
廉莙提醒求職者特別是面臨就業的大學生群體,在尋求并通過中介機構辦理相關業務時,要提高警惕,盡量避免通過找熟人的方式進行,要簽訂正規合同或協議,仔細查驗中介機構的經營資質情況(工商營業執照、社會勞動保障部門頒發的社會辦學許可證等);對于收費方式、服務項目及違約責任等,特別是中介的一些承諾,要在事前進行約定并清晰地注明在合同或協議上,以免事后打口水戰。
廉莙提醒面臨求職就業的大學生,一定要端正心態,多方咨詢,縝密思考,克服盲從心理,慎重簽訂勞動就業合同,特別對于薪金、保險、勞動強度、工作范圍及違約責任等做好溝通;不要過于理想化,要依據自身專業和實際,選擇合理的就業單位。盡量去正規的勞動人力招聘現場選擇合適的就業單位,慎重對待勞動單位的單方求職信息,通過官方部門查驗其企業法人登記注冊情況,自覺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出現勞動爭議的,要在第一時間向當地有管轄權的勞動部門申訴或提請勞動仲裁,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另外,作為中介機構也要加強行業自律,在向服務對象提供服務時,要明晰權責,提供貨真價實的服務;相關行業組織和有關行政部門要加強行業監管,對于惡意侵權的不良商家要進行公示并記入社會誠信體系檔案,進一步提高行業準入門檻。
公司地址:山西綜改示范區龍盛街中段,839公交總站東500米路北全季酒店一層
聯系電話:0351-8206717